主页 > 休闲渔业/渔文化 >

渔文化 | 历史源远流长疍家人,渔民文化丰富又多彩

日期:2021-03-31 14:02:1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分享:
字号:        

【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疍家人,渔民文化丰富又多彩

 

疍家,又称艇户,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疍家分为福州疍民以及广东疍家人。

起源

关于疍家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有研究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主要从事沿海港湾的渔业和水上运输,他们祖祖辈辈浮家泛宅,与水为伴,长期与风浪搏斗,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解放前他们因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是原居于陆地的汉人,秦朝时被官军所迫,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以捕鱼为生,此后世代传承。 

从元朝到清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  。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是没户籍的。新中国成立后,疍民才陆续上岸定居。 

分布

疍家主要生活在珠三角、粤西沿海,闽东沿海和闽江流域,闽南厦门鹭江和泉州晋江流域,在其它闽粤桂琼浙沿海地区亦有分布。疍家往往以江海为家,居无定所。

分类

疍家分为福州疍民以及广东疍家人。

福州疍民,福建闽东称福建疍民为曲蹄、福建渔民。

广东疍家人,称水上人或渔民、疍家人等。

各地疍民生活在不同船泊、水域和方言,所以有不同名称之分。

两广(广东、广西、海南)的疍家话属于汉语的粤语方言分支,而福州疍家人则主要使用福州话

民俗文化

语言

广东疍家人的母语为汉语中的粤语疍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独有的词汇。

福建疍民母语多为当地的闽语

服饰

疍家人的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旧时以唐装为主,现在随时代变迁,以时装为主。

image.png

上世纪50年代原生态传统疍家衣裳与旧时大襟衫相似,女装为阔大袖口、宽短裤脚的黑布斜襟样式。疍家原始的衣着颜色以蓝色为基调。男女都穿着短、宽、窄袖的上衫,宽短的裤子及于足踝之上。

疍家人有戴海笠的习惯,不论四季,头戴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的海笠(垂檐渔民帽),疍家妇女喜爱留长发,姑娘们把头发结成不容易散开的五绞长辫,发梢上缀红绒,休闲时就让长辫摇晃垂及腰际。结了婚的妇女把长辫在头顶上盘成髻。 

旧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包在妇女头上的狗牙毡布。所谓狗牙毡布是一块2.5×2.5尺的黑色方布,四边是用红蓝绿等各种颜色丝线绣成的小斜三角,形似狗牙状,手工精细,颜色错落有致。 珠海地区民间服饰。水上人家的妇女习惯披黑色毡布(头巾),其作法是把布裁成方形,再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凭手工在布边缝绣成小斜三角,直到四边全部绣满,各种色彩错落有致,人们俗称这种头巾为狗牙毡布。披戴毡布时,先对角折成双层三角形,然后在中间放入一长形椰衣(硬纸片也可以)。这种毡布披在头上,成一拱形,突出额头一、二寸,护着双耳,两边脸庞各露一半。一些未婚的渔家女则用红色的狗牙毡布,或者平边毡布。

疍民妇女还有专门的短裤,长度只到膝盖上端,配以蓝色或灰色的色调,显得朴质而纯美。裤子的后面则是往外翘,以免下田或者下海捕鱼把裤子弄湿。妇女在裤子上一般还系着银腰带,腰带上雕刻这美丽的图案,银腰带的作用主要不是美观,而是当疍民出海的时候,海上潮湿的空气容易使腰部沾上水气,引起风湿。但银腰带去恰好避免了这一点,美观而实用。 

饮食

image.png疍家人的婚礼

疍家人长年累月都在海上捕捞作业:大海给予了疍家人各式各样的海鲜食材,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将这大海的馈赠烹调成最独特的美味。他们是最了解海鲜的水上一族,每天的饮食中也是三餐不离海鲜。因此不论是海鲜食材的获得,还是海鲜的烹饪方法,没有谁比疍家人更得心应手的了。 

疍家讲究的是食材的天然和新鲜,原汁原味,习惯不像其他地方的烹饪,不需要孜然、辣椒、味精什么的佐料,盐和花生油,即使是贝类也只加点蒜茸即可,熟后以后撒些葱花,既提味又好看。既有香气,又保持了野生海鲜的鲜味和口感。他们将水烧开,把刚捞上岸的海鱼、海虾洗净,放入水中浸熟,加些盐、姜,辅以蒜、酱油即可,白水煮菜是水上人家独特的海上饮食味道。

疍家人每天都会收获大量新鲜的海鱼,为了更好地保存下去,他们往往会选择将海鱼晒制成咸鱼干。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你还能常常看到疍家人集体在港口附近的岸上晾晒鱼干的壮观之景。疍家咸鱼煲是传统的美食,原料是咸鱼干配以肥猪肉,大火烧开,再文火焖焗。咸鱼里的高盐分直接渗透到肥肉中,而肥肉中的油脂又将咸鱼的香气勾带出来,两种食材之间相得益彰,共同呈现出了一种渔家简单的美味。无论是搭配干饭还是稀饭,都是开胃下饭的首选,满足了成日在海浪中颠簸劳累的疍家人对生活美食的朴素追求。 

居住

过去疍家人以舟为家。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他们生活在水上,他们选择一个河湾坦地,几十条小艇聚集一起,为停泊的地方,沙坦搭几间茅棚,为公众活动场所,茅棚为疍家人聊天议事或节气拜祭用。儿童跑到沙滩活动。岭外代答说:蜑舟泊岸,群儿聚戏沙中

他们以艇为家,日常生活均在艇上。疍家艇多为篷船,篷的大小与船的大小相应,船篷是由竹篾所织造构成,弯成拱形,做成瓦状,漆以桐油,以防水遮阳。船篷一般都有三至五片,船舷两傍,相对立柱四至五对,以竹架起为梁,把船篷架起遮挡风雨或烈日,岭外代答:儿学行,往来篷脊,殊不惊也。可见疍家人的孩子,小时便能在船篷上走动,习惯了水上生活。船尾用橹,拖着橹为舵。船桨两支,是行船的动力,行船时船桨架在舷柱上支撑,称为掉桨,船首有竹篙,在浅水时撑船,叫撑竹,也用以定船入埠,称为迈船头。晚上疍家人把船篷放下到船舷,便成了休息的窝棚。

后来随着围垦开发,疍家人在水边搭寮居住,他们住的地方叫作疍家棚寮,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竹瓦板壁,陈设简单。  疍家人的寮屋一般用原木、竹子、茅草、树皮等为材料建筑而成,墙壁多用树皮或竹编织成围笆围成,屋顶多以茅草、树皮。这种茅屋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清史稿·食货志一》:广东总督奏称,撤毁雷 廉交界海面之涠洲及迤东之斜阳地方寮房,递回原籍,免与洋盗串通滋事,并毁 校椅湾 等三十二处寮房共百六十二户,另行抚恤安插。  解放后,政府鼓励疍家上岸居住,现在多改建小楼房。

文化

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约。婚时以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广东的水上疍家人有一种自娱自乐的一种渔歌文化-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叹家姐。包括高堂歌、大罾歌、姑妹歌、叹家姐等。咸水歌有长句、短句两种,字数不等,风格各异,抒情悠扬。而高堂歌则以每段四句,每句七字为规则,一、二、四句押韵,以叙事为主,格式如七律七绝一样。

咸水歌没有固定的曲谱,基本上是一个调,但可随意加入拉音、震音、叹音、哼音、谐音等等,故不同的人演唱常常有着不同的韵味。因演唱场合不同分为两类,一类叫歌堂歌,又称为坐堂歌,一般在婚礼酒席中或者宴会喜庆场合演唱;另一类叫大板歌,是在劳动生活中或日常闲暇时的娱乐性演唱。大板歌从演唱内容上,又分为姑妹歌、自叹歌、煽情歌等。其中以姑妹歌的传唱最为广泛,常用于男女传情、调侃对唱,句式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节。女子演唱时,常在句尾加上兄呀哥,而男子则在句尾加上姑呀妹 

信仰

疍家人常常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逐渐,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疍家文化。过去的疍家人少文化,信鬼神,不管吉凶都要托诸神灵,至今沿袭。

他们信仰道教神仙为主,主要是水神,妈祖是水上救难之神,求她保祐行船平安;北帝是调水之神,求他风调雨顺;龙王是水神,求它鱼鲜满获;土地是安居之神,求他保护屋宅。

主要是与其生活生产活动有关,他们也信观音菩萨,那是他们要求子求孙这传宗接代的大事。每逢初一、十五都给它上香,且必备猪和鱼奠祀,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疍家人求神,一般巫祝都唱着咸水歌:三杯烧酒满沱沱,王姓阿生捰老婆,龙凤明烛照神灵,祈求保祐阿生哥。一杯保祐子孙生满地,二杯保祐白发齐眉,三杯恩爱甜过糖李,丁财二旺呀一齐来。

在厦港疍民群体中,祖辈相传,对妈祖爱敬如母,感受到妈祖就好比安嬷娘礼一样慈祥亲近。岸上建神庙,船上有神龛,家里有神像,妈祖神恩深入人心。早期小疍船上的船仔妈,刻画着定风稳流,护佑安详等祝辞;到了钓艚时代,妈祖的神龛安置在船老舟代睡舱的红格顶,供奉的妈祖组合(妈祖及其收服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刻画的内容更为丰富,有泽被苍生,安澜利济,功敷海洵,救难解困等。长期以来,人们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渔家疍民在海上遇到风险时,长辈焚香跪拜妈祖,小辈们直呼妈祖婆,往往有红灯或神鸟出现,有的人竟称在冥冥中见到民女装束的妈祖降临,施展神技帮助他们解危脱险。

历史发展

福州疍民主要以从事水上运输、摆渡、捕捞为生。闽江福州段建起了10多座新桥,台江的东面水域又新增了闽江二桥(闽江大桥)、三桥(鳌峰大桥)、四桥(三县洲大桥)。曾经著名的渡口被现代化的桥梁代替了,疍民摆渡退出了历史舞台,疍民们陆续陆续上岸定居 。直至上世纪50年代,广州珠江两岸仍然泊满成群结队的疍家艇,其壮观阵容堪称广州一景,但现今的广州年轻一代已不知疍家为何物了。因为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一个社群类别的广州户口疍家已上岸定居,分布在大沙头三马路、滨江东路以及南岸路,跟岸上人融为一体。海南陵水、三亚疍家人已超过1.2万人。如今的疍家人除出海打鱼、渔排养鱼外,还登陆居住,开启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