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浪潮中,传统海产品加工企业如何破局立新?成立于2009年,坐拥长海县4万余亩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优质海域资源的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用其十六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24年以来的系列战略举措,给出了清晰答案:以品牌信任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的深刻转型。
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海参)的根基深植于长海县的优质海域。作为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拥有17000余平方米的加工场地和年产2500余吨的加工能力,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余万元。这份坚实的产业基础,是其敢于投入科技、拥抱创新的底气所在。
多年来,公司并非止步于初级加工。在品牌建设的同时,通过持续精研即食海参、锁鲜贝类等创新品类,已初步构建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体系。而更引人关注的是其坚定的科研投入,2024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近150万元,联合长海商会等多家公司及行业组织共同成立了“十八道商学院”,开发我国海洋食品加工领域各项新产品,并与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构建了稳固的产学研平台。与大连海洋大学的合作,不仅仅是项目合作、专利成果的转化,更是“产、学、研”一体化长期研发体系构建的开始。这为企业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源头活水,使其科技进步有了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成功申请成为大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作为专利转化典范,公司受邀出席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并在大连市科技局主办的专场上,联合大连海洋大学现场签署了“海洋功效物质绿色制备技术及新型生物制品创制与开发”合作项目。这一签约,标志着公司前期积累的研发能力与高校前沿专利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成为业务拓展的重要里程碑。由此,“十八道”海参的业务边界正从传统食品领域,强势切入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的全新赛道。多年来,公司陆续获评2023全国海参领军企业、2024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企业、2025辽宁省首批特色产业优质生产基地(海参)等多项荣誉,见证了其从“加工厂”向“科技型企业”的蜕变。
为支撑这一战略升级,2025年,公司战略投资7000万元新建一座智能化新型海珍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四层可视化工厂,配备2条年加工能力达1300余吨的自动化生产线,重点围绕海洋活性成分与海洋多糖等方向,开展生物制品的工艺开发与应用,科学规划并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过十六年的积淀,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从“海洋牧场”到“科技蓝海”的战略布局,正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科技化转型。从守护4万亩海洋牧场的初心,到布局万吨级智能产业园的雄心,“十八道”海参的路径清晰地表明:传统产业唯有拥抱科技,才能迈向有序、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片广阔的“科技蓝海”中,大连金茂正以品牌为牵动,以创新为舟,全速航行,为自身发展与东北海洋经济的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