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科学食用水产品

日期:2020-06-22 10:10:0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分享:
字号:        
近日,北京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一时间将“三文鱼”推向了风口浪尖,各大超市纷纷下架三文鱼,引起消费者恐慌。一方面从业者销售难,水产品遭受影响出现滞销,另一方面,消费者食用难,喜欢吃鱼的人们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那么三文鱼及鱼类到底会不会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我们的水产品还安全吗?如何安全、科学食用水产品?疫情期间,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带着这些问题,协会专门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由他们解答大家的疑惑并向大家介绍如何安全科学食用水产品,让您“慧”吃鱼,享健康

一、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

近日,《亚洲水产科学》期刊刊登的论文指出,新冠病毒不能感染水生动物,这意味着水生食用动物没有可能导致人类感染新冠病毒。该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Beta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科有5个冠状病毒属,都只会感染鸟类和哺乳动物。更确切地说,Beta冠状病毒属只会感染哺乳动物。此外,新冠病毒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其病理影响主要集中于肺部。但除肺鱼以外,鱼类没有肺,因此不易感染该病毒。同时,该论文还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感染水生食用动物(如有鳍鱼、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因此水生食用动物不会将新冠肺炎传染给人类。”

 6月16日晚,北京第121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明确表示,虽然新发地场所发现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是进入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
此前,北京对京深海鲜市场海鲜区,特别是三文鱼的交易摊位和公共区域进行了抽样检测,合计采集样本469件,结果均为阴性,全国多地水产市场样本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

二、当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向好

从2003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开展了17年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监测工作,从“十二五”以来的监测数据来看,产地抽检合格率从2011年的98.3%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99.5%并且已经连续7年合格率保持在99.0%以上。可以说,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势头,水产品总体上是可以安全放心食用的

三、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你可能还不知道

水产品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优质食物蛋白源,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且呈味氨基酸含量更高,味道更鲜美。除去水分和干物质,水产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80%至90%,在动物源蛋白中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类最为相似,脂肪含量低,结缔组织少,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同时,水产品还富含DHA、EPA和花生四烯酸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其中DHA就是大名鼎鼎的“脑黄金”,EPA被称作是“血管清道夫”,这些营养素对改善人类记忆功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大有益处,鱼类特别是海水鱼类、贝类以及鳖类的脂肪中均含量丰富。此外,水产品还是人类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海鱼肝脏是药用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牡蛎中富含锌和铜,鳝鱼、蟹类中富含核黄素,藻类中胡萝卜素和碘含量高,虾皮每百克含钙量是等量牛乳的20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么,水产品吃多少才合适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平均摄入水产类40-75克,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生活中如果无法做到每天都摄入鱼肉,那么每周吃两到三次,每次120-200克也是很好的选择。

四、如何安全、科学食用水产品



(一)淡水鱼消费提示
淡水鱼是指生活在盐度低于0.3%的内陆淡水中的鱼类,我国现有淡水鱼1000余种,且以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而闻名世界。
1. 正确选购鲜活淡水鱼
淡水鱼一般以活鱼流通供应市场,我国消费者习惯购买活的淡水鱼;也可购买刚死后不久的冰鲜淡水鱼,其特征是鱼体完整(体表有黏液、鳞片紧密且齐全、肛门凹陷未破肚)、肌肉有弹性少许僵直、眼球饱满透明、鳃丝鲜红、气味正常;或者购买冷冻的淡水鱼,除鱼体冻结外,其质量要求与鲜活鱼体基本一致。

2. 如何有效保鲜保活淡水鱼
淡水鱼的保活是其鲜度的最高境界,设法降温、增氧、净化水质是确保存活的有效手段,且暂养一段时间可适度改善养殖淡水鱼的食用品质;鱼体游动不足,翻肚上浮等现象出现前,进行即杀、处理,洗净后食品袋包装,存放于冰箱冷藏室并尽快制作食用;购买的冷冻淡水鱼暂时不食用,可用食品袋包装后保存在冰箱冷冻室,但不宜久放。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淡水鱼不宜保活且细菌容易滋生繁衍,需特别注意淡水鱼保活和鲜度质量控制。

3. 科学加工和食用淡水鱼
1)淡水鱼一般即杀放血,去鳞片、鳃丝,剖肚、去内脏。2)淡水鱼洗净后可采用各种烹饪方法尽快食用,其中以鱼表涂抹少许食盐、料酒,与葱丝姜片一起清蒸为最佳;鲜度欠佳的淡水鱼可考虑油炸、红烧等烹饪制作;冻鱼需解冻,然后按照鲜活鱼制作方式进行。3)淡水活鱼有感染肝吸虫的风险,生吃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肉易患肝吸虫病,吃生鱼片的时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均不能杀死鱼肉内的寄生虫。因此,切记尽量不生吃淡水鱼,烹饪时要烧熟煮透、彻底杀灭寄生虫,降低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二)海水鱼消费提示
海水鱼是指生活在盐度较高(比重1.02-1.023之间)海洋中的鱼类。我国东南部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产品资源丰富。

1. 正确选购新鲜海水鱼
海水鱼的捕获方式多样,提供市场的渔获物一般为冰鲜、冷冻产品,消费者仅能购买到少量、高价的活体海水鱼。选购冰鲜海水鱼时需注意其新鲜度,相关特征是鱼体完整(鱼头未掉落、肛门未破肚)、肌肉有弹性少许僵直、眼球饱满透明、鳃丝鲜红、气味正常;或者购买冻结的海水鱼,除鱼体冻结外,其质量要求与鲜活鱼体基本一致,建议从正规的销售渠道选购。

2. 有效保鲜保藏海水鱼
海水鱼的保鲜十分重要,降温(冷却、冻结)、适度包装是有效的保鲜手段以确保其食用品质。冰鲜海水鱼需控制好冷却温度、且保质期短,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应尽快销售、食用;冻结海水鱼为避免长久冻藏中干耗与氧化影响其品质,建议可将冻品表面湿润后再冻(包冰衣)并用食品袋包装存放于冰箱冷冻室。

3. 科学加工和食用海水鱼
新鲜海水鱼一般经去头、去鳃,剖肚、去内脏处理,洗净后可采用多种烹饪方法尽快食用,活杀的海水鱼以鱼表涂抹少许食盐、料酒,与葱丝姜片一起清蒸为最佳;鲜度欠佳的海水鱼可考虑油炸、红烧等烹饪制作;冻鱼需解冻(一般采用室温洁净流水解冻),然后按照鲜活鱼制作方式进行。
(三)贝类产品消费提示
贝类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且经济实惠,是我国百姓餐桌,尤其是临海临湖地区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贝类生理环境特性导致其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要做到放心食用,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并进行相应的防范。



1. 认真选择
如果在外食用贝类,则一定选择正规饭店,这样食品来源渠道固定,可最大化保证产品质量。如果从市场购买而在家烹调,首先要去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选购时牢记“鲜活”两字:新鲜贝类外壳完整无损且有光泽,贝壳紧闭性好不宜掰开,或双壳自动裂开,稍有碰触则立即闭合;另外,不要购买有明显异味的贝类产品,如石油味道,可能受到原油泄漏的污染。无论是在外消费还是自家烹调,切勿私自采捕和购买野生贝类,尤其是织纹螺等严禁食用的高危贝类。

2. 科学烹调
烹调前尽量将贝类多清洗几遍,可去除表面附着的其他杂物。首选蒸、煮、炒等高温烹调方式,且务必使贝类熟透,可直接杀死潜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性危害物。不建议烧烤的烹调方式,易造成受热不均,外熟里生,不仅无法彻底灭杀潜在生物性危害物,而且容易额外产生苯并芘等有毒物质。

3. 安全食用
我国大部分消费者习惯整体食用贝类产品,对于部分贝类如蛤仔等产品来说问题不大,但大部分贝类和螺类不建议食用其内脏团,如贻贝、扇贝等内脏团一般会富集高浓度的危害物。消费者可以从颜色差别判断内脏团还是可食组织,前者颜色显著比后者要深,螺类产品最后一段黑色部位即为内脏团,很容易去除。贝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不宜存放,故而尽量现做现吃。食用过程中若出现腹痛、嘴唇麻木等感觉,立刻停止食用并就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四)生食水产品消费提示
因为口味鲜甜,很多人喜欢生吃水产品,但要小心寄生虫、细菌等带来的隐患。

1. 选购新鲜的产品
购买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时,尽可能购买新鲜产品,观察产品色泽是否正常,按压产品,看其是否有弹性,判断产品是否新鲜。
2. 购买的生食产品需低温贮存
消费者选购新鲜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后,若不能立即食用,务必将其置于冰箱中贮存,以延缓微生物生长和不良气味的产生。贮藏了一段时间的动物性水产品若闻到有不良气味,则不可继续食用。

3. 食用前要观察
动物性水产品可能携带寄生虫或其囊蚴,所以,我们在生吃水产前应仔细观察产品中是否有不明异物,如果发现不明物体应及时扔掉,不要再进食。生食前,要冷冻处理,家庭条件下可在冰箱冷冻室(-20℃以下)连续冷冻24小时,以便杀死寄生虫。
4. 去合格餐厅就餐
在外食用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时,应注意观察餐饮企业是否设置专用操作加工间,是否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

5. 吃腌制水产品要慎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有直接食用腌制品(咸蟹、蟹糊)、糟醉品(醉虾、醉蟹、醉蟛蜞、醉泥螺、呛虾)的消费习惯,其卫生安全隐患较大,建议少食、慎食,且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不应加工、销售此类产品,更不宜食用,以确保饮食安全。

五、疫情期间的特别提示
(一)保持清洁
清洁可以分为人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在特殊时期,如果家里有人生病,做饭的人一定要健康且保持手部干净。建议大家洗手时按照标准的洗手步骤,做到接触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尤其是接触生肉类、生水产品之后要洗手。就餐时,家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做到分餐制,不要给别人夹菜,如果需要,用公筷公勺盛菜。要对案板、刀具、碗筷、锅灶、餐桌等及时清洁和消毒,并适当存放,避免污染和发霉。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虫、鼠以及宠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二)生熟分开
在购买生肉、禽类和水产品等食品时,要注意及时去除包装、彻底清洗表面,与其他食品分开放置,储藏时最好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如果没有单独的案板和刀具,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处理顺序,先切即食食品(如火腿和水果),再切生食。

(三)做熟做透
4℃-60℃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范围”。在此温度区内,食物中的多数细菌都能快速生长。被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触后,水生食用动物及其产品表面可能会沾染新冠病毒,而冠状病毒在大于70℃下可灭活。因此,食物要彻底做熟,需保证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此外,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如果用微波炉再次加热食品,要注意加热均匀。
(四)存储适当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家庭会购买大量食品,要注意合理安排储藏,避免食物腐败和浪费。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肉类和水产品根据需要储存在冷藏室和冷冻室中。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即使储存在冰箱中,时间也不能过久。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最好使用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解冻和清洁流动水解冻三种方式。做熟的食品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外卖食品也应在2个小时内食用完,吃不完的应该及时储存到冰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