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演讲发言摘要|中信格义邹海平

日期:2019-07-01 15:03:3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分享:
字号:        

6月20日,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在合肥举办。论坛以“智慧兴渔 绿色发展”为主题,总结探讨智慧渔业和渔业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此次论坛由中国渔业协会主办,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和中国水产养殖网联合承办,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水产学会、江苏省水产学会、安徽省渔业协会、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广西渔业协会、中国渔业协会各分会协办,由中信格义循环经济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中设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特邀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曹庆波、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原安徽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陈静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孙刚、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王德芬、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会长叶宁、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名誉会长刘延华、易敢峰、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等领导出席论坛。包括各级渔业行政和技术干部、智慧渔业鱼智能装备相关企业、设备配套与系统解决方案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主管部门;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智慧渔业施工和应用企业单位代表;投资机构及致力于智慧渔业与渔业智能装备发展的代表人士共计700余人参会。

论坛上,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智慧渔业各领域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前景与创新科技等内容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部分领军企业代表根据各自主研的细分领域分别就渔业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类、绿色水产品供应链(养殖技术、冷链物流企业)及电子商务类、人工智能及智能渔业装备等项目进行现场路演展示。

比如:中信格义循环经济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海平主讲《科技促进生态养殖,净水保障绿色发展》。介绍如下:



“碳”是生命之源

 

● 生物质资源中所富含的“碳”,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 高效利用碳资源——

        保持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平衡

        增强水产养殖物免疫能力

        减少尾水污染

        实现沃水净水

        保证水产品品质和安全

 

自然界中“碳”资源很多,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

除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被生物吸收外;

植物枝叶、农作物秸秆,木炭、草炭、竹炭等材料中的碳元素等均是大分子碳,须通过微生物或酶转化成小分子“碳”后,才能够被生命体所吸收,转化时间长短受制于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种群及数量;

只有全水溶、小分子的有机碳能够被生命体所直接吸收。

 

 

●  如何获得大量植物源、全水溶的小分子优质“碳”源,为自然界中的生命

     体直接补充“碳”(包括水产养殖的鱼、虾、蟹、蚌,各种水生植物,以

     及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 核心技术是关键。

 

 

 

 

 

“格义净”产品:碳链结构全水溶小分子的有机碳含量达36.21%;

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甲氧基和酚基等高活性基团;

直接为水生动植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补充“碳”源;

调节水体中的C/N,“以碳降氮”,恢复生态平衡;

可螯合和钝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实现“沃水净水”;

提高水产养殖物的免疫能力和水产品的品质。

 

 

“格义净”功能

通常情况下,100克“格义净”,可净化约2000立方米的水产养殖水体

投放3~4个小时后,可降低水体中氨氮30%左右

投放20个小时后,可降低氨氮50%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主任评价:

    “格义技术,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是救命的”!

 

 

 

 

“格义净”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案例

广东省佛山顺德一位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小宝,水塘面积5.2亩,水体严重浑浊,大量蓝藻,出现“水华”,担心虾致病死亡;

—2019年4月26日施用“格义净”,约4个小时后,水色变清爽,虾吃食活跃,3~4天后,断肠和红脚等虾病缓解,蓝藻生长得到控制和去除;

至6月13日,总计48天,共使用“格义净”750克,平均约150克/亩,期间未投入其他投入品,水质保持良好。

 

 

“格义净”用于达拉特旗水产养殖案例

 

 

“格义净”用于鱼蚌混养养殖案例

 

 

无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苏州水体治理

 

生猪养殖饲料添加剂案例

 

生猪养殖案例

 

中国创造

● 碳链结构的全水溶、小分子有机碳和富含高活性有氧基团的生物基材料, 是制备系  列有机碳能肥料、土壤修复剂、重金属螯合钝化剂和畜禽养殖饲料添加剂的核心原料。

● 生物质炼制产业

— 实现了生物质资源中有机碳的高效循环利用

— 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 是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

— 是真正的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