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会员风采 >

【展示会员风采 宣传现代渔业】耕海牧渔,芯创未来——唐山海都探索现代海洋渔业新路径

日期:2025-11-03 09:09: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分享:
字号:        

渤海湾畔,潮起潮落。在这片富饶的海域,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海都”)以科技为桨、以生态为帆,深耕海洋渔业十九载,不仅在红鳍东方鲀等高端水产品的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更在海洋资源养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树立了行业典范,成为推动我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聚焦种业创新,筑牢产业根基

作为国内河鲀产业的领军企业,唐山海都深知“种源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公司依托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北省院士重点合作单位和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持续开展红鳍东方鲀的良种选育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目前,公司已建成3万平方米海洋生物育种基地,年培育优质红鳍东方鲀苗种超1.2亿尾,是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河北省红鳍东方鲀良种场。通过运用分子育种、家系选育等现代生物技术,唐山海都成功培育出具有“快长、抗逆、优品”特性的红鳍东方鲀新品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种质退化、生长缓慢等“卡脖子”问题,实现了种源的自主可控,为我国河鲀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破养殖技术,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

在养殖模式上,唐山海都积极探索并实践多维度、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海水养殖路径,形成了“工厂化循环水+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海洋牧场”三位一体的养殖体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RAS):公司建成2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基地,通过精准控温、高效过滤、智能投喂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养殖成活率提升至85%,单位水体产出效率显著提高。

-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在6000亩海水池塘中,创新推行“鱼—虾—贝”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模式,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底排污系统,实现养殖尾水氮磷去除率65%以上,达到100%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成功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深水网箱与海洋牧场融合:公司在5万亩国家级海洋牧场中布局深水抗风浪网箱,开展红鳍东方鲀等高档海水品种的规模化养殖。通过人工鱼礁投放、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海域生物量提升数倍,实现了“养殖-修复-增殖”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资源养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唐山海都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基因,积极承担海洋生态修复责任。公司积极参与渔业资源补偿与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在渤海湾投放人工鱼礁12万空方,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经济物种超亿万尾,有力促进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3年,唐山海都主导的河北省滦南嘴东海域海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河北省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其“生产与生态共赢”的发展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列为“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价值

在夯实一产基础上,唐山海都积极向二产精深加工、三产休闲文旅延伸,构建“从苗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格局。公司拥有日加工40吨、冷藏2000吨的现代化加工基地,通过HACCP、ISO9001等国际认证,开发出河鲀水饺、河鲀宴、即食海参等20余种预制菜产品,在稳定红鳍东方鲀活鱼出口的同时,积极拓展至高附加值制品,推动产品结构从“单一活鱼出口”向“活鱼与高附加值制品并举”转变。

同时,公司依托海洋牧场、种质资源场等,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科普,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形成“观光—体验—品鉴—科普”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文化”的跨越。

五、展望未来:打造全球河鲀产业核心区

面向“十五五”乃至更长远未来,唐山海都将紧密围绕《打造全球河鲀产业核心枢纽行动方案(2025-2028)》的战略部署,继续强化种业攻坚、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四大核心能力,推动红鳍东方鲀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品牌化”迈进。

公司将联合国有资本与行业龙头,建设国际领先的河鲀精深加工产业园,突破功能活性物质提取等关键技术,打造涵盖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化妆品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力争到2028年实现产业综合产值翻番,带动唐山河鲀品牌走向全球。

从传统捕捞到智慧养殖,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唐山唐山海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生态养护反哺海洋资源,走出一条“以渔养海、以海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唐山海都将继续肩负“蓝色粮仓”建设使命,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海都智慧”与“唐山力量”。

唐山唐山海都食品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冰洁

电话:15233292908

邮箱:tshdyyjt@163.com

官网/公众号:www.tshaidu.cn/唐山海都